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那些年我们被课本确实害得挺惨

  • MJID351000005
楼主回复
  • 阅读:2223
  • 回复:0
  • 发表于:2020/9/1 15:11:52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郧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常言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前途、命运······每一样都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奋不顾身、日以继夜的投身于书的知识海洋当中。


但就如同这万千世界的自然定律一般,新的总能取代旧的,一个片面并不能代表事实的全部,而书本上的知识同样也存在着多多少少的bug。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想知道你百分之一百二十相信的课本,究竟把你害的有多惨么?长知识的来了,准备好小板凳吧!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课本上的知识不等同于真理,不是一尘不变的。


文字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经过包装之后化作“真理”,这是任何一种形式的媒介都无法达到的。


图片、视频各类各样的新科技冲击,可以美化你的视觉,可以美化这个世界,但这样“点到即止”的展示无法改变每个人的认知。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人之初,性本善······”从牙牙学语开始,我们所看见的每一个字眼,我们都无比的相信,我们相信地球是圆的,太阳不是银河的中心,1+1是等于2的,古诗词是具有文学造诣的······这些变成了我们心中不变的定律。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但这并不代表着知识即真理,真理是不变的定律,柏拉图曾说过“真理不变,世界恒变”,那么在这个永远变化的世界中按道理来说是不存在真理的。


在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点来看,知识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是根据人类之前的经验所总结而得出的。


几千年前的人会认为日食是一种不祥的征兆,但是现在的我们知道这只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因此古人眼中的“天圆地方”、公元前4世纪的太阳绕着地球转、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1······这些同样也是不同时期的不同的知识,是对这个世界的不同假设与理解。


时代在变,科技在革新,每一个先前的理论都在不断地被新的论证所取代。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仍可以想象的到,到了下一个世纪,是否我们所认知的“真理”又会被再一次更新?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课本上的历史并不代表着全部的事实。


关于历史,不管是被九年义务教育拯救完毕还是拯救一半的小伙伴,都能说得上两三句,更多的人对历史的认知仅仅来源于课本,他们会无理由的相信课本上的记载是真实的,是有现实可依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还有人记得某个恬不知耻的二战战败国,在自家国家课本上缩略了侵华的全部事实么?还大张旗鼓的参拜被供奉起来的所谓战争“英雄”,这种特例确实是世间少有。


明明是个乌龟,非要套什么马甲?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有的时候课本上的历史并不一定符合事实,也有可能会演变成政府教化人们的工具。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回头看看华夏上下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历史长廊,课本上有的仅仅是只言片语,一句话就能概括了整个朝代,一个简短的词语便能涵盖一个人物的一生。


这就意味着课本上的历史并不是全部的真相,而我们也不能用从课本上学来的某句话去武断的评判一个历史人物的作用。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最近在网上频繁出现的“焚书坑儒”,有多少人在它上了热搜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秦始皇的暴政并不是真正的“暴政”!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焚书坑儒受害的是一群骗人的江湖术士,但是始皇帝因此得罪的却是天下的儒生,在儒生眼中法治与仁治相差甚远。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些动动笔杆子和口水就可以左右别人思想的人,堪比当今的键盘侠,所以这课本中刻画的“暴君”也是有些委屈。


?


再者品一品大家耳熟能详的“空城计”。


课本中的司马懿挥军兵临城下,诸葛孔明云淡风轻地品茗弹琴,大开城门,司马懿便犹豫不敢前进最终以撤兵收场。他当真是中了计谋不敢犯险吗?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试想下你和敌军交战,你的火力是对方的两倍甚至更多,就算踏平两个城池都不在话下,就因为对方有一个“得之可得天下”的奇才,你就放弃撤退?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在历史上这是有另外一层原因的,司马懿并不只是一介武夫,他明白“空城计”的计谋,但是易懂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


要想继续大权在握,诸葛亮必须好好活着。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所以想要更全面的了解一段历史或一个人物,不应该只将认知局限于课本。


而是应该从历史的大背景再到个人的小细节去了解,他们就同我们身边的每个人一样,都有着各自的优点与缺点,是没办法只用知识点就能够评价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课本上的知识不是虚假的,需要自己去探索。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产生一些疑惑,如果课本上的知识都只是片面的,那么这是不是代表着虚假?还有学习的必要吗?


课本上的知识虽然并不全面,但也足够让我们认知到许多事情,开阔自己的视野。在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增加他们的知识储量,让他们对前人总结得出的经验有着一定的了解。


这才是课本的根本目的,而进一步的去探知这个世界的一切,查询历史的真相,则是我们自身的任务。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关于孔融,你可以先知道他让梨的美德,再知道他最终是以不孝之名被曹操赐死;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关于朱熹,你可以先知道他是程朱理学中赫赫有名的儒家大师,再知道他也是个“风流”、“纳尼女为妾”的伪君子;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关于岳飞,你可以先知道他是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再知道他其实是被时局所累被皇帝猜忌,因此丢失了性命······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许多的未知,和课本上无法表达出的事实都等着我们去寻找。


所以,现在的你有了新的想法了么?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知识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很多,但是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中,我们更应该理性客观的去看待每一件事情,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疑问,寻找不同的答案,而不是简单的相信所学即真理,所学即不变。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们或许不会成为寻找真理的大智者,但我们仍可以做一个行走在探索真理路上的学徒。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