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老街故事】“功勋作家”欧阳学忠笔下的郧西故事:走进郧西老北街

  • 爲 迩 封 鈊
楼主回复
  • 阅读:101
  • 回复:0
  • 发表于:2023/11/20 9:03:12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郧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听说建于明成化12年(1476年),经历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破烂不堪的郧西县城老北街,被列入郧西县“十大重点民生项目”,称为“老北街低碳文化街区”,融合“修旧如旧,绿色低碳”,“细致、精致、极致” 的建设理念,修葺一新,使之焕发青春,再现昔日风采,迎接南来北往的宾客,使我由衷赞叹。

在这物欲横流的当今,不少地方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把古代的遗迹都拆毁开发房地产了,郧西县委县政府尚能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如此保护古建筑,实在难能可贵,于是我决定前去一瞻芳容。

时令已交深秋,艳阳高照,金风送爽,我与几位友人在郧西县委宣传部长武国顺和文联主席杨洪霞的陪同下走进了老北街。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老北街的街道不算长不算宽,两边的房屋也不算高,却古色古香,蕴含着深厚的古代市井文化。放眼看,那青砖上顶,布瓦苫盖,墙面粉白,屋顶黝黑的楼房瓦屋庭院,栋栋相连。庭院之问聶立着高高低低的风火墙,此起彼伏,跌宕多姿,也是墙白顶黑,呈现明清建筑特色。风火墙用于防火,倘若一个庭院失火,有风火墙阻挡,就不会殃及另个庭院,故名。由于风火墙依傍大屋顶房坡高低而建,形似马头,因此俗称“马头墙”。现代建筑大都是火柴盒似的高楼大厦,风火墙这一古老的行之有效的防火设施很难见到了。因此一家失火,殃及四邻,遂成高楼住户一大隐患。风火墙,可谓平安墙,放心墙!老北街的街面,饭店、酒肆、茶馆、花店、商铺、货栈毗连,大门油漆,安装门当户对,青砖墙上装点花格窗户,打扮得楚楚动人。屋檐大都挂着吃喝穿戴用的幌子,或写八仙醉,或写绸缎庄,或写榨油坊,或写铁匠铺……幌子或用红布写金字,或用白布写黑字,抑或用黄布写红字,大都镶着火炬边,旌旗似的随风飘扬,好似招手欢迎街上客人。街道一色石板铺路,与屋内金砖墁地,形成古典地面建筑一大特色。石板铺路,厚重坚固,然而天长日久,还是被行人踩踏得坑坑凹凹,留下沧桑痕迹。金砖,其实是用沉泥烧制的方砖,表面平整,墁地屋内,不仅美观,而且防潮,由于敲击有金石之音,于是起个吉利名称“金砖”。街道边上修有水渠,宽不到三尺,深不过半米,却流水潺潺,清亮甘冽,不禁使人想起朱熹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只因源头活水来”,就是这源头活水,给老北街平添灵气。特别是那座飞檐高举,精巧玲珑,婷婷秀立的河南古戏楼,更为老北街锦上添花。整个老北街,犹如一幅国画,两排曲谱。人说“建筑是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在这里得到了验证。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这幅国画形象地蕴含着文化,这首曲谱无声地吟唱着历史。我们不由走进老北街的历史文化,首先走进了老北街一大亮点的河南古戏楼。在绿树掩映下,一座梁柱油漆斑驳,斗拱熏染黢黑,饱含沧桑感的古戏楼,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昔日河南会馆里面的一大建筑,当年河南客商到郧西做生意,出门在外,远走他乡,为了互相照应,于是购地建房,提供吃喝拉撒,办公休闲,称为“会馆”。哪个省的商人建的会馆,就以省命名,诸如“江西会馆”、“山陕会馆”、“河南会馆”等。河南是戏曲之乡,河南人喜欢演戏,更喜欢看戏,便在会馆内建戏楼,经常请来豫剧戏班演出,看着乡俗,听着乡音,既饱眼福,又饱耳福,为经商平添精神。这座古戏楼坐南朝北,与会馆正堂相对,与会馆山门相连,合成一个庭院式观演空间。古戏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戏台,下层为过道,形象为“凸”字形,便于三面看戏。戏台分前后台,前台为演出使用;后台为演员化妆和放置戏服道具使用。古戏楼具有精湛的古典建筑艺术,结构为抬梁式,清水灰砖。前台为单檐歇山筒瓦顶,后台为硬山筒瓦顶,筒瓦为黄色琉璃瓦,间杂灰色筒瓦,显得古色斑斓。前后台的柱础为鼓镜式圆石,下垫八边形方座,八边方座下又垫四边方座青石,在石柱础上,立起七八米的圆木大柱,擎起四周大梁额枋。额枋施重翘无昂七踩斗拱五朵,托起前后左右两对高挑的飞檐,远看似振翅欲飞。古戏楼的墀头装饰尤为细腻,后台两面山墙墀头彩绘红色菊花图案,后台中部伸出的两处纵墙墀头,上部彩绘梅花图案,下部书写“瑞气西来”四字。另外一处篆刻“富自西来”,有对联云:“三阳日照兴隆地,五福星临吉庆祥。”戏楼前后台山墙的博风板上彩画碧竹、秋菊和七彩祥云图案,前台的正脊上也有灰砖雕刻的祥云图案。戏楼前檐檐部彩绘民间戏曲故事,虽然年深日久,尚可依稀辨认。正立面嵌有“开天明道”的匾额,成为戏楼高台教化的点睛之笔。戏台小社会,社会大戏台。古戏楼演绎着人生悲欢离合,演绎着社会兴衰沉浮,教导人们走上正道,引导社会走向光明。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们离开古戏楼,走进老北街的民居和商铺作坊。民居大都是房屋合抱的四合院,中间一眼天井,俗称“天井院”。天井不算大,却天光明亮,让居室采光透气。天井下边多为水池,植着水草,养着锦鳞,戏游于碧水青草之间,荡起一池彩色,使民居鲜活起来。室内整洁,空气新鲜,适宜人居。民居有一个天井院的,两个天井院的,还有三个天井院的,为大户人家居住,除了在有的天井院养鱼观赏,还在有的天井院莳花植草,摆放桌椅茶几休闲。这些大户民居的门前辟有空场,栽树搭架,酷暑乘凉,雪雨遮身。

老北街的商铺作坊客栈更是比比皆是,有那炉火红亮,打制农具的铁匠铺,有那销售针头线脑,衣帽鞋袜的商店,有那出售油盐酱醋,锅盘碗盏的百货店,有那色彩撩眼,芬芳扑鼻的鲜花店,有那美味可口,美酒诱人的饭店酒馆……还有那令人震撼的“天河古榨坊”。在一大间屋子里,一边放置“锤榨”,即用铁锤榨油。靠墙放着两个直径半米多,两米来长的大树做的榨股子,两个榨股子,间隔将近一米,中间放置炒熟碾粹的芝麻包的饼。饼用龙须草做衣子包着,外用铁丝拧成指头粗的铁圈固定,一块饼的上下箍两个铁圈,一块饼厚约十公分,十块饼为一跺。饼一层层包好后,用牛皮做的皮聚绳进行捆绑,然后放倒推入榨股子之间。榨股子大头设置榨油用的两个档,一个档嵌到两个榨股子上,一个档贴到包的饼上,两档都掏有便于插肩的槽。一般都掏四个槽,可插四匹肩。肩为方形,半米来长,茶碗粗细,一头大一头小。大头箍着钢圈,便于锤击。小头插到档槽里,随着锤击大头,小头向下挤压油档,油饼里的芝麻盐受到挤压,便流出香油,接到下面的油缸里。打油的时候,先用30斤重的三号小油锤,轮番打击四匹肩,打到油肩进去困难,再用48斤重的二号中油锤打击。有的油肩松了,还要加垫子,垫子有薄有厚,有木片的,还有废鞋底子,一般先加薄垫子,再加厚垫子。打到油肩难进,最后用62斤重的头号大油锤,又称“老垛锤”。抡锤打油一般为彪形大汉,打着赤膊,穿着短裤,打一锤吭一声,浑身冒汗油光光的,有位领导形容跟“原始人”似的。打油不光用力气,还要讲技巧,让四匹油肩基本保持平衡,如果只打左右油肩,不打中间的油肩,在重力挤压下,它突然松肩会向上飚出,称为“飚肩”,造成灾害。可见当年吃油多么不容易!在榨油坊里的榨股子前,放着大、中、小三把油锤,小油锤经常使用,油光放明,中大二锤无人问津,已经红锈斑斑。我们一行,有人体验一下,“吹哟嗬”叫着举起小油锤,“嗨呀”喝一声打到油肩上,打了三锤,力气用的差不多了,见好就收,博得大家一阵欢笑。

在锤榨的旁边,摆放着“撞榨”。也是榨股子里放芝麻饼,置油档,插油肩,样子与锤榨差不多,只是横放着,在榨股子中间掏槽,放油档,插油肩。再在屋梁上吊两根绳索,系住一根三米长短,碗口粗细的木杠。打油的汉子站在吊着的木杠跟前,抓住木杠上的抓手,用木杠头揰击油肩,挤压出油。这里也有很大技巧,需要撞击准确,更要讲究平衡,否则飚肩就会伤人。我们一行人跟着打油师傅的指点也进行体验,撞击一回。打的香油泉水似的从撞榨肚子里流出,接到油盆里,满屋飘香。我染指一尝,满口跑香。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们出了榨油坊,进入老北街书画院。这是临街的两间屋子,迎门摆放一条书画案子,文房四宝俱全。墙上挂满字画,有名家的,有新秀的,满屋书香。在朋友们鼓动下,我也献丑,写了“艺海乘龙”、“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喜鹊之乡”几幅。

中国喜鹊之乡沿于郧西县七夕文化节。郧西县的一条碧波扬珠的天河,绕城而过,注入中国南水北调源头汉江。自古人们就在这里建有牛郎织女庙,为一对仙俗相爱的夫妻塑像,享受香火祭祀。塑像的时候,按说他俩年龄已经不小,早成老夫老妻了,可是画匠还是穿越时空,塑造了一对帅哥靓妹,表达着人们希望他俩永葆青春的心愿。他俩的姨妈王母娘娘却嫌贫爱富,硬把一对恩爱夫妻活活拆散,还划一道天河把他们隔开。幸亏善良的喜鹊们,怜悯这对夫妻,每年七月七日夜晚都当自愿者,成群结队飞往天河,互相挽爪接翅,搭起鹊桥,让这对苦难的恩爱夫妻鹊桥相会。因此,自古以来,七夕就是中国的情人节。昔日七夕,城乡青年男女相约花前月下,谈情说爱,耳鬓厮磨,卿卿我我,吸吮爱情的蜜汁。郧西县委县政府不失时机地举办七夕文化旅游节,使中国情人节与外国情人节媲美,深得国人赞同,七夕文化旅游节办得风声水起,各地游客蜂涌而至,经济效益水涨船高。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老北街景观与七夕文化旅游节,可谓双峰并立,互相辉映。四面八方的宾客参加七夕文化节,游览郧西老北街,头顶蓝天,脚踏青石,看那青砖砌墙,黑瓦苫顶,马头墙分隔的商家店铺,天井毗连的民居,听那街边清渠的流水欢歌,嗅那满街弥漫的油香花香,无不感到别有情趣,可谓不似桃花源,胜似桃花源。

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北街,是郧西老县城的缩影。她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见证着郧西县城的前世今生,沧海桑田。郧西由昔日的“一根烟,转一圈”(吸根纸烟,可以围绕县城转一圈)的人口不足一万的小县城,变成了如今的街道宽阔,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铺毗连,百货琳琅满目,人口十来万的繁华都市。走进老北街,使人知道郧西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更加向往美好的新郧西,建设美丽的新郧西。老北街,一条历经沧桑,浓缩文化之街。老北街,一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街。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来源:郧西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湖北火枫广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总编辑:老帅

小编:豆豆 希希

PC端:www.yunxit.cn

手机端:城市通(郧西通)

联系电话(微信):13339866267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老帅

长按图片关注“郧西通”公众号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如果您觉得此文对您有帮助,请支持郧西通,点击“在看”!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