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人当如是:命运把她放在哪里,她就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出根芽。
命运之于她,是残酷无情的:丈夫因车祸离世,小儿子被火车撞伤失去双脚,大儿子中风生活失能……每一个苦难都足以将人击垮;
可她之于命运,却有够坚毅不屈:为了将两个儿子抚养长大,再照顾好两个孙女的生活,她在街头卖过菜、当过环卫工,如今年过七旬仍在酒店做洗碗工。
十堰72岁奶奶汪文英告诉记者:“只要我还能动,就不会放弃家人。”
1953年出生的汪文英,是郧西县观音镇人。年轻时,她经人介绍嫁给了比自己小一岁的吴成华,两人先后育有大儿子吴未庆和小儿子吴未林。1989年,汪文英和丈夫离开农村,来到十堰市区以种菜卖菜为生,梦想着有一天在城里给两个儿子各自买一套房。
然而天不遂人愿。1990年农历正月十二,春节的喜庆尚未消散,汪文英就接到了两个噩耗:丈夫吴成华遭遇车祸被送进医院抢救;小儿子吴未林在步行前往医院看望父亲的途中,被一列运煤的火车撞伤。
汪文英一天之内遭遇两大不能承受之痛:丈夫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离世;12岁的小儿子双脚粉碎性骨折,已被截肢。
面对生活的重击,汪文英眼泪几乎快要哭干。但看着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她强迫自己站起来,成为家庭的支柱。
1992年,汪文英与一名佘姓男子重新组建了家庭。在第二任丈夫帮助下,她成为一名建筑公司的职工。然而,好景不长,再婚后不到三年,第二任丈夫因病去世,仅留下一套不足60平方米的房子。
汪文英再次独自迎接生活的挑战。白天到单位上班,晚上回家教失去双脚的小儿子在义肢的辅助下走路,成了那几年她的主要日常。在她的鼓励下,吴未林不仅学会了自己走路,慢慢有了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就连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
2002年,大儿子吴未庆成了家,2003年和2012年,吴未庆先后生了两个女儿。汪文英当上了奶奶,也在这期间从单位退休。
退休后的汪文英也没有闲着,而是去应聘做起了环卫工。“我自己多挣一份钱,两个儿子的生活压力就可以少一点。”
就在一切都在慢慢变好时,生活再次悄然对这个女人发起锤击。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大儿子因病双手抖得厉害,汪文英有时不得不喂儿子吃饭。
2014年,39岁的大儿子吴未庆突然中风,由于家里拿不出足够的医疗费,无奈选择了保守治疗。由于恢复效果不理想,2017年,吴未庆二次中风,此后还因后遗症反复住院,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自己吃饭都成了难事。吴未庆的妻子无法忍受看不到尽头的煎熬,最终选择离开,留下两个年幼的女儿和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哥哥失去生活能力、两个侄女尚且年幼,小儿子吴未林不忍心再给母亲增加负担,选择外出谋生。“现在他在广东那边,闲了会回来看看我跟他哥。”每每想到小儿子戴着假肢在异乡人海里谋生的场景,汪文英都会躲在没人的角落暗自流泪。
苦难可以击穿一个人的体面,却无法摧毁一个顽强之人的意志。即使夜夜泪湿枕衫,天亮后,汪文英依然会继续向生活宣战。
2017年,汪文英在五堰的一家砂锅店谋了个洗碗工的工作。“老板比我小儿子还年轻,心肠好,对我特别照顾。”如今,汪文英已经在这家店工作了8年。
砂锅店的工作包食宿,但由于家里情况特殊,汪文英只能每天奔波在店里与家里之间:早上先给大儿子做好早饭,8点左右去往砂锅店,下午2点左右下班回家做午饭,5点前回到店里继续干活儿,晚上10点半下班后,再赶回家给儿子做晚饭、喂饭。
记者了解到, 除了汪文英的退休金和砂锅店打工挣来的钱之外,社区也为吴未庆父女办理了低保,加上吴未庆的残疾补贴,每个月还有1300多元的收入来源。“我的退休金和上班挣来的钱,基本上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和大儿子的医药费。社区也对我们格外照顾,隔三差五就会来送点东西。”汪文英说。
如今,大孙女已经22岁,有了自己的工作,时不时还能补贴家用;小孙女13岁,正在上初中。尽管生活依然艰辛,但汪文英从未放弃希望。“这些年我们得到过太多帮助,只要我还能动,就不会放弃家人,不给社会增加负担。”
木心说,人从悲哀中落落大方走出来,就是艺术家。
透过十堰奶奶汪文英苦厄交杂的一生,我们看见了女性的另一种形象:她犹如一名战士,在不断挥剑斩向命运的枷锁,柔弱的身躯里,好似长出了钢筋铁骨。
愿我们都能在风雨如晦的人间,将磨难垫在脚下,一直向着太阳出发。
文、图、视频|记者 何利 张启国
编辑|大杨 责编|关尔 余人终审|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