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十堰5种土方言从何而来?郧西土话你看看

  • 天河一号
楼主回复
  • 阅读:1750
  • 回复:1
  • 发表于:2014/5/11 8:46:13
  • 来自:湖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郧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十堰的移民史中,自唐以后,房县作为帝王流放之地,先后接纳过20多位帝王。有专家认为,这期间,流放帝王的眷属和随行人员与房县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地方方言。
  市地方志研究人员经考证,认为在明末清初战乱年代,有大量鄂东移民迁入十堰,对十堰方言有重大的影响。 
       当时,竹山西部宝丰、擂鼓、得胜、溢水、麻家渡、潘口一带,有约8万居民说鄂东方言。
  在郧西西南部的马安、六郎、店子、五顶、泥沟、关防以及羊尾、夹河、景阳、上津一带,则有10多万居民说鄂东方言。
  鄂东方言亦称“楚语”,是介于江淮方言和西南方言间的一种归属尚不明确的方言,主要通行于鄂东黄州和咸宁地区,十堰境内说楚语的居民多为历史上鄂东移民的后代。
  鄂东方言的特点是无撮口呼韵母u,普通话中凡带撮口呼韵母u的字,在鄂东方言中都读为合口呼韵母u或其变体,如“权”说成“船”,“雨”说成“乳”,“去”说成“气”,“区”说成“出”等。
  而对十堰方言的由来,有网友认为,十堰方言实际上是秦巴方言。秦汉时代,中国统一,整个秦巴地区均属于汉中郡辖区,相对统一的秦巴方言在西汉时期逐步形成,这种格局一直到明朝时期没有大的变化。明朝以后,随着河南、江淮、陕西、江西难民涌入秦巴地区,秦巴方言再次受到影响,形成当代秦巴方言格局。
  建二汽形成城区说普通话的氛围
  管“拳头”叫“锤头子”,管“小孩子”叫“娃儿”,管“热水瓶”叫“电壶”,管“蛇”叫“长虫”,管“骂人”叫“决人”,管“硬币”叫“格子”……五花八门的十堰方言对人们熟悉的事物有着与普通话不同的发音。今天,郧县、丹江口以及城区原住民到了外地,容易被当成河南人,竹山、竹溪人被误认为是四川人,郧西人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陕南人,房县人则常被当成是安徽皖北地区人,这些误会的产生多半和方言有关。
  但是,如果是一位外地人来到十堰,在东风公司厂区或者繁华的香港街上,听到的更多则是普通话。这跟上世纪的移民有关。
  上世纪60年代,为援建二汽,几万人从天南海北涌入十堰,尤其以北方人居多,形成十堰城区说普通话的氛围。加之多年来,国家大力推行普通话,现在,很多生在城区的年轻人,从小就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在这种语言环境下,他们中有些人甚至只会说普通话。从全省来讲,十堰城区的普通话使用率非常高,也比较标准。
  “现在,说方言的多是各县市的居民,十堰城区说方言的人大多数年龄在45岁以上。”对我市方言有一定研究的市科技局退休干部姚承祥说,早在十多年前,方言就已经淡出了十堰城区,甚至有外地人一度认为十堰是“一座没有方言的城市”。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创艺达广告
  • 发表于:2014/5/11 19:20:19
  • 来自:湖北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郧西方言 几种啊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