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旅游景点 > 郧西上津古城

郧西上津古城

关键词:郧西上津,郧西古城,郧西县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郧西网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yunxi.ccoo.cn
  • 感谢 yunx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513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鄂西北大山深处的上津小镇,在唐朝中叶的很长一段时期,竟然成为整个王朝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命系“国脉”,朝廷专设上津转运使,这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看来,颇不可思议。
  今天的上津,是湖北郧西县城以西66公里的一个边远小镇。这里两省交界,到两边都很远,北上西安四百公里,南下武汉七百公里。大约正因为偏远,得以保存湖北省目前最完好的一座古县城,应该也是整个汉江流域至今保留完好的唯一古县城。
  上津置县,早于该县目前的政治经济中心郧西县城千百年。废的早,却能留,倒也符合某种规律。上津古城目前一般认为主要是明代永乐年间的遗迹,清嘉庆七年复修,1992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古城系不规划正方形砖石城,南北长306米,东西宽261.15米,城墙周长1236.6米,墙体上窄下宽成梯形,平均高6.8米,设有五门(东门、西门、小西门、南门和北门)。城墙四周有护城河,宽3.5米,深6米,现被淤泥填平,但迹痕可辩。城中轴线距西城墙60米处有一南北向主街道。长287.8米,宽3.1米,目前,城中街道和建筑布局大部分仍能看出当年的样貌……说是保存完好,也是让人忧虑,当地贤达在一份保护建议中总结道:由于古城年久失修,受人为及自然因素的破坏比较严重。一是城门墙体大面积龟裂,南门裂缝达三寸多宽,砖体侵蚀剥落,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二是城楼全毁,墙恒四周城墙垛仅存东南处11个;三是城内墙坍塌800米;四是护城河被污泥填平……不管怎样,今天还能看到这些,也是一件幸事。
  直观看来,上津往日的辉煌应该是源于旁边的金钱河。——在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的年代,先辈们的沟通依靠天然江河最为便捷省时省力。“津”,渡口之意,上津的意思大抵就是汉江大支流金钱河逆流而上的最上一个渡口。无法考证上津何时成了一个大渡口,可以让人联想的是,几百万年前,从这里往南100余公里,有湖北郧县青曲古猿人;往北200公里,有陕西蓝天古猿人。这些都太遥远了。远到说起来显得有点不着边际。遗憾的是,应该能够实证的上津建制的年代,现在也是一桩谜案,就上津何时建县而言,至今就有不下五种说法:一曰商,二曰晋,三曰三国魏,四曰南北朝南朝的梁,五曰北朝西魏等等。不管是那种能够说法,上津成为一个县城,也至少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最初应该叫平阳县,其后历经兴晋县、长利县、北上洛郡、南洛州、上津县、上津郡等等,历代或因战火或为政治,上津曾14次建县、6次设郡、2次置州……要搞清其中的种种周折,目前在我看来,已经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不算长的历史,已经留下太多玄机。翻看不多的史料,令人恍然,这个鄂西北大山深处的僻远之地,何以在历史上这般复杂?辉煌与失落,光荣与梦想,繁华与凋零,偶然还是必然?背后真的存在某种规律吗?
  首先还是这条金钱河,冲出秦岭在陕西漫川关拐了个弯流入湖北到上津,顺流而下可达汉口,奔湖广、江浙,通达南方;逆流而上,可进长安,入北方,奔西域,名副其实的曾经的咽喉之地,名副其实的曾经的水上交通要道。当年金钱河上往来穿梭的船儿马帮为上津带来了富裕,驮来了繁荣也带来了刀光剑影战争硝烟,灭城之灾也一次次降临,城池屡毁屡建。比如,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部将王彦收复上津。次年,金兀术求和,划金钱河上游鹘岭关为两国分界线。绍兴十三年(1161年),金方撕毁协约重侵上津,宋将任天锡又领兵再次收复上津。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四年(1264年),元将阿木领兵20万两次侵上津,攻襄阳,沿途俘获汉民五万送北方作奴隶,上津遭害惊人,人口大减,降县为上津镇。再如,明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率农民军驻上津,明王朝特令襄阳督师杨嗣昌起用部将熊文灿,从襄阳出发争夺上津,爆发恶战。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重驻上津后,再攻郧西,重围郧阳,迫使明总兵黄得功投降农军,使农军扩大为10万,挺进襄阳,击几杨嗣昌,因熊文灿围剿不力,被朝庭斩首。终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裁上津县并入郧西,成为郧西县辖的一个小镇。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3339866267 传真: 邮箱:382365791#qq.com
地址:湖北省郧西县城关镇城北路16号 邮编:442600
Copyright © 2004-2024 湖北火枫广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